最近梅子正在「大出」(台語;盛產之意),所以就約了小夫一同前往台南縣楠西鄉的梅嶺風景區賞梅,果然不負眾望,現場滿坑滿谷的青梅,一點也不輸給苗栗的油桐花!首先先從家裡騎著我的歐兜麥,直奔台南碰友家集合,見面後,二話不說,便馬上展開我們今日的西拉雅風景區之旅囉!
出發前看了一下我的歐兜麥里程表,「898898」,嗯....看起來就是今天會一路順暢的Lucky Number!
出發~總要有個方向!
走~我們往台南西拉雅風景區去!

就在我們快到梅嶺的時候,碰友大概是騎車騎到眼睛長包皮,請大家仔細看一下車牌數字「6」的下面有什麼東西(在輪胎上)?
沒錯!我相信你一定猜得中!
冰繃~我們中獎了!好棒啊~!(心在滴血)
((還好我們剛從一段很「山區」的路騎出來,剛進玉井市區,至少還有人煙-.-))
就這樣,我們在大太陽底下牽著我的歐兜麥到處找機車行準備修理輪胎,大約走了20分鐘,好不容易終於找到一間機車行!
((小記:碰友在尋找機車行的途中,沿途還差點被店家在門口所曝曬在地上的「大蒜」給絆倒,此時我打從心底相信他老兄眼睛真的是長包皮了!))
就是它!讓我花了七百大洋換了一個後輪輪胎!
於是,後來換成我自己來騎了!
過了不久,我們便到了今天的目的地─梅嶺風景區!
這是梅嶺裡面的「伍龍殿」,蓋得很漂亮喔!
碰友的笑容好燦爛,好陽光啊!
((偷偷在此幫他徵友嘿!意者請留言,謝謝!))
就連搏茭杯看起來都很古樸....
看到了!看到了!就是這個青梅!夠水吧?
青綠色的模樣讓人很想咬一口!
又到了跟你介紹梅嶺的時間囉!以下是梅嶺風景區的小簡介:
梅嶺位於台南縣楠西鄉灣丘村,海拔介於120至1050公尺之間,登高山可俯望梅嶺全區、楠西、玉井鄉及嘉南平原,並可眺望曾文水庫、南化水庫及鄰近山脈,視野遼闊。
其實這種青綠色的梅子嚐起來很澀,我有吃一顆,並不好吃^^"
每年元月前後梅花盛開的季節,盛開的梅花遍佈梅嶺風景區,清麗粉嫩的姿態,在冷冽的空氣中形成宜人的風景,有如人間仙境,吸引許多遊客上山觀梅、品嚐梅子大餐。
日治時代,梅嶺農作物以咖啡、香蕉、梅子三種為主,當時因此地種植的香蕉蕉肉香甜,多外銷日本且價格佳,香蕉為梅嶺最大宗產物,故舊名成為「香蕉山」。 但隨香蕉經濟效益沒落,農民試種梅樹,發現節省人力和工時,且長達一個月的盛開期,景觀美麗,採收的梅子也可以加工成食品,遂大量種植梅樹,並於民國七十年更名為「梅嶺」,目前亦為南台灣最大的賞梅區。
碰友看到眼前這條路的時候,臉都綠了.....很遙遠~很難爬的樣子~!!
嘿嘿....我還是一臉很開心的樣子!
出水?那邊有出水喔!?好怪的路牌.....
((當下我想到嘉義的噴水火雞肉飯^^"))
仔細看路旁的梅樹都結滿了青梅!很壯觀!
於是,我很開心的往上繼續爬!休假就是要像這樣出來走走咩!讚啦!
後來,我回頭才發現碰友他老兄整個很不願意的往前走........步履蹣跚........
經過五分鐘後,他終於多走了幾步路.....
((後來他就開始靠腰了!))
難得來到這裡,一定要來爬爬山的啊!
不管他!繼續跟你介紹下去嘿!
楠西鄉梅嶺除了廣大的梅林美景外, 在嶺頂還有不少名勝奇景,其中以巍巍聳立梅峰群巒之後、深谷之畔的「獵鷹尖」形勢最為險峻,並造就出令人驚歎的「一線天」形勝。外形獨特的獵鷹尖高889公尺 ,像一隻昂首的獅子,也像 猴子、貓咪,或趴伏著的巨龜。獵鷹尖下端,奇岩夾峙中,則有一條小縫隙形成相當壯觀的「一線天」美景。
清明節前後,則是梅子產季,採梅、打青梅、梅子特製DIY教學活動,都為梅嶺帶來旺盛人氣,除了梅子之外,梅嶺西邊的密枝村,生產大宗楊桃,甜度高、口感脆,吃過的人都說讚!
一路上都是花花草草的,美不勝收啊!
走著走著.....竟意外發現一種很特別的植物,葉子是三角型的!這是我頭一次看到!酷喔~
近距離再看一次!
這種不知名的植物爬滿了整座石頭....我覺得很美!你覺得如何?
我也來拍一張!Q小菌,這個pose你熟悉嗎?
地上一顆一顆熟透的梅子,灑落在地面上,別有一番風味......
梅子屬於天然鹼性的食物,是極佳的果實可以幫助中和體內酸鹼值,促進腸道蠕動助消化。
下面提供兩個前往梅嶺的交通資訊,歡迎大家有空來這裡走走喔!
※你可以選擇「開車」:
(1)國道1號:由麻豆交流道下,循171縣,轉1號省道南下過了渡頭橋,左接84號省道到玉井,左轉3號省道,過了楠西橋,沿著指標右轉可抵。
(2)國道3號:由台南支線新化端,接20號省道至玉井,續接3號省道,過了楠西橋,沿著指標右轉可抵。
(3)國道3號:由84號快速道下南二高(和走馬賴農場同方向)到玉井後往南西鄉循路標可達。
※你也可以選擇「大眾運輸」:
自台南火車站前,搭乘往玉井、楠西鄉的「興南客運」,再轉搭往「香蕉山」的班車,於「梅嶺站」下車。
許某人當兵的獨家超經典拍照pose,來回味一下吧!
下山的路上,我們在這一間店買了不少東西,梅子雞調理包、醃漬梅子、蕃茄乾....等!
老闆娘很健談,我們竟然聊起來了!@@a
((趁機我也試吃了不少梅子蜜餞....^^"))
這是螢火蟲嗎?請問有沒有人知道啊?可以跟我說明一下嗎?
最近正是螢火蟲出沒的季節,如果大家晚上有空,可以到梅嶺尋找螢火蟲,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喔!
回程的路上,我們經過「新化老街」,這排古厝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很有特色,上次有經過一次,不過沒有下車拍照,這次算是彌補之前沒有拍照的遺憾!
含有濃厚文人氣息的台南縣市裡,蟄伏著一處綺麗的天地,它走過了從前的熱鬧繁華,體驗了歷史的交替,於是擁有最豐富的文化與特色。在台南縣的新化鎮中正路上,它帶著巴洛克式的建築與萃集的文風,成為現代水泥叢林的都市建築中,最特別而珍貴的文化遺產。這個「它」,就是我們的社區,也就是即將要介紹的台南縣新化鎮的─新化老街。
在日據時代,只要談起新化「三棧樓」,沒有人不知道它就在新化老街。當年臺灣民生凋蔽,人民生活不易,三餐難以溫飽,更別說住在樓房了。新化「林家」採荷蘭式的三層樓房建築,就成為新化的招牌,「三棧樓」之名從此遠近皆知,成為民眾談論話題。這棟當年絕無僅有的中西合璧建築物,今天雖已老舊斑駁,但屋頂上留下的飾物,似乎仍提醒人們記得它當年的風光。
在新化還是「大目降廳」的時代。老街除了十多幢西式建築引人注意外,此地群居著新化有錢人家與地方知名人士,再加上南北雜貨集於此地,到這裡趕集買雜貨的人南來北往,熱鬧非凡,因此,老街的熱鬧與繁華,頗為當時人們所津津樂道。
事實上,除了人文薈萃造就新化老街的風光外,老街荷蘭式的建築物,在當時也是頗負盛名的。這些建築與眾不同,與傳統大異其趣,門面雕樑畫棟,上面刻有各種圖案花紋。每幢建物都以水泥及大陸福杉為材料,是屬於沒有鋼筋的樓房,古色古香極具特色。而內部結構卻是木造的,儘管隨著歲月屋舊人老,但老屋的獨特建築風格是現代建築所不及的。
新化開發早,很早就形成街市,在日據時代又是新化郡九街庄之郡治中心,因此有了見證地方繁榮的標誌─仿巴洛克式建築,並形成相連的街面,這就是轟動一時,在拆與不拆中掙扎的中正路老街。
新化原有兩條老街,但在幾年前道路拓寬時拆掉了中山路老街,目前只剩中正路四十八戶,屋齡約八十年之建築物群,有著一份老而彌堅特別堅固的氣派,也象徵著過往歲月的榮光。
回到台南市區了....準備要去我們今天的最終站─「石頭日式炭火燒肉店」吃晚餐囉!
這是我來台南最喜歡來吃的一家店,因為可以大口吃燒肉、大口吃握壽司、手捲....等,很過癮!
晚餐時段價格比較高,不過有加贈這顆海螺!算是還蠻值得的!
馬上來烤烤看!
最後就在這顆烤熟的海螺肉中,為今日的行程畫下完美的句點,下次,還有什麼好計劃嗎?
日期:98.04.17
今日卡司:林小夫、我
《完》